主播
- 森,中文系失业人士。
- 亭植,不断感受,不断书写。
- 傲群,从文学跳槽到了艺术学的家伙。
- 虹, 览遗籍以慷慨。
时间轴
- 00:54 直播活动导入&嘉宾介绍
- 03:08 主讲人森的自我介绍&电影史课程导入
- 11:34 电影是不纯的艺术
- 23:42 为什么说电影是“行动”?
- 35:29 萨特认为文学是“介入的”
- 38:29 电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他者
- 42:38 有关他者的哲学是第一哲学
- 47:47 电影史读书班书单影单分享
- 01:05:50 电影与政治的关系
- 01:23:40 关于电影史读书班课程的问题回答
- 01:34:25 高中生适合看读书班吗?
- 01:56:05 供不应求的催开课中
- 02:00:24 回答一些观众问题
详细版时间轴
作为一个学文学的无产阶级,我感觉这不是学习,而是消费
森的播客:有理取闹
森的豆瓣:@爱与污秽凄苦
森的公众号:@Love and Squalor
森的小红书:@Love&Squalor
- 04:23 介绍电影读书班
你喜欢什么电影,最喜欢的导演,最近看了什么电影
- 06:54 大家有没有读过研究电影的书
戴老师电影批评的目录--->进入电影的方式很多
北大李阳老师,豆瓣“大旗虎皮”
推广北大百讲
推荐一本电影工具书:《电影研究关键词》
从看电影到研究电影,有太多太多的方式可以切入
- 11:34 电影是不纯的艺术
分享一个电影的定义:电影是不纯的艺术--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
电影从娱乐产品发展成被认定为一种艺术形式
电影是第七艺术,是不纯的艺术,电影可以包含其他几种艺术。所以说,电影奇妙的地方就在于你很难定义它
电影的这种不纯性可以被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所解释:电影需要钱,很多很多钱
好莱坞电影首先是工业,其次才是一种艺术产品
好莱坞是制片中心制,导演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电影IP,是电影演员,最重要的中心是制片人
法国新浪潮里推广电影作者论,强调导演的地位
我的假设是这样的:控制这种无限的可见性已变得不可能。这种不可能性,正是电影的现实,这是一场与无限的战斗,一场为了把无限进行提纯的战斗。电影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与无限、无限的可见性、无限的威性、无限的其它艺术、无限的音乐、无限的文本的搏斗---阿兰·巴迪欧
电影是从不纯中提纯,但你会发现,最后提纯出的东西仍然充满了杂质。这就是电影的本质
对于电影,我们很难去用一种本质性的东西来规定它
电影是一种大众艺术,是一种终结了形而上学的艺术
所有一切琐碎的,所以一切人眼可以看到的,甚至人眼不能看到的,都将是电影的对象
所有人都认识影片中的那些当代影像,这些素材是所有电影共有的。所以,所有人都能看,所有人都认得,这就是为什么有无数人可以评判一部电影,就好像谈论他们自己的存在,因为他们只有接受漫长的教育才能评价其他艺术。---巴迪欧
哲学式的语言是更加抽象的
每个人都看电影,每个人都可以评价电影,这就是电影的奇妙之处
- 23:42 为什么说电影是“行动”?
为什么选择“行动”作为介入电影的关键词
一个巧妙的双关:电影开拍的Action!和一场游击队的Action!
电影开拍时喊的“Action!”的这么一个行动,一个呼告,非常像一场政治行动,或者说社会运动
当你举起摄像机时,就在Act
摄像机一旦启动,记录下的影像本身就构成了电影的“形式”,而这个形式直接就是它捕捉的“内容”
“灵韵”
电影具有煽动性,它会成为影响左翼事件的渊源,也会成为右翼的武器
大家都会被电影的魅力,电影的眩晕所吸引
- 30:05 从美学意义上对艺术下定义
文学理论史强调形式和内容
形式主义不是一个负面词汇,它是一个中性词,它强调形式,强调文学的本质,强调文学的自主性,强调文学不附庸任何的历史或者社会
电影里很难对形式和内容做出区分,当你开始拍摄的时候,开始记录影像,这个过程就是电影的形式。电影的形式就是记录活动影像。而这个形式就是它所捕捉的内容,所以它的形式和内容是很难分割的。
在电影这种艺术中,对“形式”与“内容”进行严格区分是失败的
我个人认为不存在没有意识形态的电影
- 35:29 萨特认为文学是“介入的”
萨特认为文学是“介入的”
没有任何一种文学不会对世界产生能动性,或者说任何物质的改变
人是自由的,人有自由的选择,人们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他对A事件发生,那同时也意味着对B事件沉默
如果把他放在美国好莱坞式的电影体系下,结局一定是美国人作为救世主拯救全世界
- 38:29 电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他者
选电影的标准是什么?
介绍第一周的读本--萨特《什么是文学》
鲁迅和萨特对于文学的定义是不谋而合的:文学应该回应所处的历史处境
电影很难去拍摄很遥远的或者未来的、永恒的东西,它拍摄的东西如果是最接近它要在电影院放映的时候,那它就会越发获得更多的观众
这个风景,如果我们弃之不顾,它就失去见证者,停滞在永恒的默默无闻状态之中--萨特
我们每有所举动,世界便被揭示出一种新的面貌--萨特
只要我们看过一部电影,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就不一样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观看,就会产生新的理解
- 42:38 有关他者的哲学是第一哲学
列维纳斯说,有关他者的哲学是第一哲学,通过他者,我们才能认识自己
不管我们是学文科的还是学理科的,我们都要有,像鲁迅说的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那种观念,虽然我们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
理解历史,理解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人类是如何走到今天的,现在当下的很多事件,都有它历史可循的地方。了解历史,了解他者,我们才能了解自己
因为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历史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他者式的存在,它是外在于我们的,我们会觉得它与我们无关,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所有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构筑出了我们当下的历史情境,这样一个社会情境,它都是有迹可循的
广义的比较文学包含的范畴很广,像文化研究,电影研究,媒介研究……
电影让我们认识了他者
外国人认识鲁迅,认识张艺谋,但是不知道改编前的文学作品
电影的传播的广度和知名度是远远高于文学的
- 47:47 电影史读书班书单影单分享
week1:导论|Action!: Cinema as Intervention
Week 2:五月风暴与法国新浪潮:
Week 3:安保与日本的激进年代:Cinema as Protesting
Week 4:“看见 ”远方的苦难:Cinema as Ehical Call
Week 5: 见证的负担和界限:Cinema as Witness
Week 6:走向第三电影:Cenima as Liberation
Week 7:为了“第二性”的伦理:Cinema as Feminism
Week 8 :他们眼里的中国:Cinema as Mirror
一个影像,它在被记录之后才会被看到,这其实就是现实。无论是通过新闻的记录,还是通过虚构类影像的记录,如果说没有人记录它,那么它就消散在了历史中
安保运动
现在电影越来越跨国化了
当我们打开一部电影的时候,我们就对它有了责任
回溯性见证、偶然性见证、介入式见证
男性凝视、虐女镜头
性解放和性消极
- 01:05:50 电影与政治的关系
不存在任何不左也不右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每一个人在每一件小事上的观点和立场其实就决定了他政治光谱上的位置
政治的拍电影与拍政治电影
电影也是一种错位
- 01:15:36 不同专业对研究电影会有区别吗?
中文系和戏剧系研究电影的不同
文学系会把电影当作另一种文本来读
个体间的差异大于物种间的差异,中文系和艺术学院或许在大体上有一些差别,但是同一个学院里的不同老师差别或许会更大
- 01:21:59 关于结课报告的讨论
常井项的读书班
输出的必要
播客:优牲优郁
- 01:23:40 关于电影史读书班课程的问题回答
读本的介绍
怎么进微信群
去一个配得上你的大学,学会逃课,看大量的书
原来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我喜欢的东西我还不知道
他的眼睛好像变成了一扇窗,我通过他的读书班,通过他的眼睛,去看到了一个世界,他作为一个中介,我发现了我会喜欢的东西
你现在已经到了我当时开读书班的年纪了,你要尽快的觉得,让自己觉得,我讲得不够好
你不能在你成长的时候,又去跟身边的同学比,又看不上身边的成长环境,你要去跟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那一批人去比,你要学到最好的东西,看最好的书,要把自己暴露在一个最好的环境里面
读书班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思考速度
在我比较小的时候,我是感觉不到读书班对我有什么意义的,但后来在我的专业抉择中,在我保研的过程之中,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之中,我都很清晰感觉到了常井项的学术兴趣对于我的一个影响。我年少的时候所读的那些本雅明,所读的那些福柯,我在课堂上仅仅惊鸿一瞥般的捕捉到的一些名字,在你下次生活中,当你在图书馆里再遇到他们的时候,你会对他们有一种兴趣,会有一种熟悉感
这些阅读是一个开始,他会改变你的阅读结构,改变你的观影结构,以至于改变你的思想,改变你的表达。它对你的影响是很淡很淡的,你要等到好几年之后,回过头来,你才会发现这个事情
感谢大家对这个课程感兴趣,让这个读书班得以诞生,让我们有机会能听到森老师讲课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的脑容量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说你第一次去接触什么东西,你就立马能记住,你需要很多很多次,才能去认识他,去记住他。记不住也没关系,因为我们并不需要去记住那么多的东西,只是说,我们有这样的时间,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可以去尽可能多的去知道更多的东西。可能你知道了一百个东西,他才真正内化成了你自己的东西
人永远去接触新的东西,肯定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它会去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
你要说多读书会有什么好处,它也没有什么经济上的或者利益上的好处,但是它能给你理解世界的更多的方式
- 01:46:35 读书班具有的深远意义
你究竟喜欢的是哲学还是课堂氛围?
我会把我自己当成一个不懂得哲学、世界、语言的人,像婴儿一样去牙牙学语
你走向一条路径,不一定是你骨子里就很喜欢,有可能就是你在一次两次三次的接触之中,你对这个东西更加熟悉了,而人就是会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
当你在课上一遍遍听到了拉康,听到了齐泽克,听到了巴迪欧,那你在下次见到他们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很熟悉的朋友,我不害怕他,我不觉得他抽象,我不觉得他难以理解,我曾经见过他,我愿意再见他一次
我们的初衷其实还是想要把好的电影和书单分享给更多的人,就像常井项所说的,我们可以制造更多的知己,吸引更多的同道中人
- 01:56:05 供不应求的催开课中
供不应求的催开课中
庙里的成员故事
嘉宾之间是怎么认识的
但是…嘉宾们都是保研()






写在最后
剪辑:阿黠
时间轴:阿黠
策划:亭植 & 森
伴奏:only one that really - 萝卜 (原创曲目)
logo 设计:商隐
我们的网站:ysyy.typlog.io
公众号:侦知棒
听友群:(微信)zhentanxueyuan233